“(武松)又怕那两个公人不死,提起朴刀,每人身上搠了几朴刀。立在桥上看了一回,思量道:
“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,不杀得张都监、张团练、蒋门神,如何出得这口恨气!”
“提着朴刀,踌躇了半晌,一个念头,竟奔回孟州城里来。”
——(出自水浒传小说第30回)
就是说武松在反杀刺客之后,决定返回孟州城之前,站到原地犹豫那一小会儿。
既然决定了报仇,那么为何还会犹豫呢?
要知道武松从来都是当机立断,行动果决的人,极少会有徘徊,当初杀潘金莲西门庆,醉打蒋门神以及这次大闹飞云浦,他都是想到便做,从无半分迟疑。
可是这一次他却犹豫了,至于当时的他到底想了什么?我们也不会知道。
但“看了一回,踌躇了半晌”这两个神态描写,其实是在暗示武松的内心正于正常社会与边缘社会之间苦苦挣扎,往前进一步虽可宣泄怒气,但前方很有可能是万丈深渊,往后退一步,虽不尽如人意,但终归能使自身得以保全,到底该怎么选呢?
一个念头之后,武松最终还是选择了出这一口鸟气,竟奔回孟州城里来,这个”竟“字用的就很妙,只这一个字便渗透出了这一节阴森的恐怖之感,我读到这里时也惊呆了。
武松当时的处境就犹如虎口逃生,可谁能想到好不容易逃生的他,还要再跳入虎口,这不就是疯了吗?
武松能做出这个举动,我想在那一刻,他心灵中的某些东西或者说信仰一定是坍塌掉了,什么生与死,正与邪,善与恶,无所谓了,我武松痛快就行,反正想害我的人都得死,世界以痛吻我,我则报之以刀,这就是他武松身上的气质,谁都比不了。
要说林冲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场风雪山神庙篇章的大爆发,可是在沙完陆谦差拨等人后,他第一时间选择的是跑路,不是像武松这样硬着头皮找仇人报仇,这是怂人和硬汉的区别。
在鸳鸯楼那场惊心动魄的夜幕下,武松一口气夺走了15条性命,眼睛都不带眨一下,从无辜的马夫到佣人,丫鬟再到妇人,仇人,甚至就连令他为之动心的情人玉兰,也被他一刀直捅心窝。
而光沙人还不够出气,他还要割头,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这三个恶人的头全都被一刀割下,当作皮球一样踢在墙角一边。
武松端起桌子上的酒杯一饮而尽,悲愤难平之下,又蘸血为墨,在墙上奋笔疾书道:
“杀人者,打虎武松也!”
在原著中,这“八个字”并不是在武松最后杀完人才写下的,而是在杀到一半时就忍不住题写了。
而这一行字既是在表明武松的身份,也是在透露他对于所行之事的决绝与无畏。
题完签名后,书中说武松把桌子上的金银酒器都踩扁了,干什么呢?当然是要打包带走。
“(武松)把桌子上银酒器皿踏匾了,揣几件在怀里。”
(——出自水浒传小说第31回)
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,武松在行凶还没彻底结束时,就想着把金银酒器卷走,这其实是一种很病态的举动,仇杀还想着抢钱是为了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扭曲的满足感。
它说明武松在大开杀戒的过程中,还是尽力保持了一份理智,杀人留字拿钱,这全都不是一时兴起,都是他事先盘算好的。
可能他深知在任何时候,钱都是不可或缺的,即便后面自己被官府抓获砍了头,去那边也需要买路钱,不过武松此举也算是“不义之财取不伤廉”了。
而正当武松要离开之时,张都监夫人、亲随,以及丫鬟玉兰等人出现了,武松又是一刀一个。
毫不留情的杀掉张都监的家人,这才是武松黑化的开始,也就是很多人不理解的“滥杀无辜”。
实际上在那种情况下,武松已然是杀红了眼,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,他就像是一头发了疯的公牛,兽性一旦爆发出来,就血淋淋的不可逼视。
这里,武松还要割张都监夫人的头,却割不下来,就月光下一看,竟发现刀都被砍缺了。
“武松按住,将去割时,刀切头不入,武松心疑,就月光下看那刀时,已自都砍缺了。”
(——出自水浒传小说第31回)
平常我们用菜刀砍个排骨都会卷刃,下次需要磨一磨才好继续使用,更何况武松用一把普通的刀砍了这么多人,这个细节真可以说是十分的写实。
除了《水浒传》,还有哪本小说能注意到这个细节?我实在找不出。
随后武松换了一把朴刀接着砍,直到砍倒一片尸身,无人可砍时才停下了手,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让人不寒而栗,是什么话呢?
我们来看看原文中是怎么描述的。
“武松便抽身去后门外去拿取朴刀,丢了缺刀,复翻身再入楼下来,只见灯明,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,引着两个小的,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。”
“武松握着朴刀,向玉兰心窝里搠着。”
对待别人,武松都是劈头砍去,一刀结果,而针对玉兰则是改为戳心窝,这里既是戳玉兰的心窝,也是在戳自己的心窝。
武松对玉兰是有感情的,但他没想到自己最看好的女人,却是害自己最深的人,当得知真相后,他的内心是极度崩溃的,既然这段情缘不属于自己,那就毅然决然的将它斩断。
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,一朴刀一个,结果了,走出中堂,把拴了前门,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,也都搠死了在房里。
武松道:“我方才心满意足。”
(——出自水浒传小说第31回)
“我方才心满意足。”这真是一句极其凶悍的心理表述,就是这一句自白让人不寒而栗,现在翻拍水浒传
电视剧中没有哪个导演敢完全忠于原著,把这段情节原封不动的拍出来,因为现代人的道德观念无法接受这样的冷酷。
可以说鸳鸯楼上的武松就是杀神附体,斩尽杀绝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使命,但须知武松身上这等极端情绪的爆发并非源于他天生的嗜血本性,而是由于他在极端困境下的无奈选择。
新版水浒中的武松
若不是张都监非要将他置于死地,他又何至于此呢?
这正如书中所写的这两句赞诗:
都监贪婪甚可羞,谩施奸计结深仇。
岂知天道能昭鉴,渍血横尸满画楼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